低度白酒真是“兑水”那么简单?洋河用实践打破偏见

0 6
近期,整个中国酒业市场进入新一轮调整期,存量竞争越发激烈,五粮液、泸州老窖、汾酒等各大头部酒企纷纷布局低度白酒市场,试图拓展市场,缓解传统白酒板块的压力。
当低度白酒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,行业竞速背后,消费者对“低度酒”的质疑声却从未停歇——
“度数越低,酒质越差”
“酒的度数月底,勾兑成分越大”

ChMkLWh5qvmIVrmsAACopWWGoTQAABPowKwYhQAAKi9705.jpg

ChMkLWh5qvmIVrmsAACopWWGoTQAABPowKwYhQAAKi9705.jpg


“喝水得了”
“这根喝水没有区别”

ChMkLWh5qvmIG0NwAADv9105ww4AABPowKvcgUAAPAP051.jpg

ChMkLWh5qvmIG0NwAADv9105ww4AABPowKvcgUAAPAP051.jpg


白酒降度真的只是“简单兑水”吗?要打破这些根深蒂固的认知,首先需知:白酒低度,本就绝非易事。
01白酒降度,难在哪?
白酒降度的难度,远超大众想象。这不仅是一项复杂的酿酒技术挑战,更是一场涉及市场接受度与消费者认知的深层问题。
低度白酒的酿造并非简单的酒精稀释,而是需要通过复杂的工艺调整来实现,对多数酒企来说都是一道不低的门槛。
从技术层面来说,不同香型白酒对于低度酒的定义差异,直接反映了降度工艺的复杂性。国家标准虽未明确从总体上界定低度白酒,但《白酒质量要求》中对各香型低度酒的酒精度进行了划分:浓香型白酒以40度为界,25度至40度之间为低度酒;酱香型白酒则划分为35度至45度和45度至58度两个区间;清香型白酒以45度为分界线。这些不同的度数标准,意味着每种香型白酒在降度过程中,都要面对独特的技术难题。

ChMkLWh5qviIfx5pAAC32d-JJI4AABPowKtEScAALfx992.jpg

ChMkLWh5qviIfx5pAAC32d-JJI4AABPowKtEScAALfx992.jpg


而低度白酒的核心技术难题在于:如何在降低酒精度的同时,保持酒体的风味和口感。降度过程中,酒体可能会出现浑浊、香气流失和口感变淡等问题。而高度白酒中丰富的香气成分,也可能因降度而部分挥发或被稀释,使得白酒原本浓郁的香气减弱,口感变得寡淡。
此外,低度白酒的生产成本也相对较高,企业需要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上投入更多资源。这种高投入与市场需求有限之间的矛盾,使得低度白酒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。
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首席酿酒技术顾问、原副院长张五九曾表示,“低度酒需要低而不寡、寡而不淡,这涉及到风味强度,选择多种粮食、多曲应用,堆积环境、储存方式和温度、勾调等,都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,但和企业开发低度酒的成本息息相关。”
消费者认知的偏差则进一步加剧了酒企推广低度白酒的难度。
传统观念里,高度白酒被视为品质的象征,人们潜意识里认为高度代表纯正,而低度则可能是通过添加其他成分“稀释”而来,“高度酒才是好酒”成为消费者的共识。这种认知误区使得低度白酒在市场推广中面临巨大挑战。

ChMkLWh5qvmITWhhAAB50SdaDEEAABPowKu-BwAAHnp511.jpg

ChMkLWh5qvmITWhhAAB50SdaDEEAABPowKu-BwAAHnp511.jpg


02低度酒的前世今生
虽然低度白酒的酿造是一件难事,但对白酒行业来说,降度并非新鲜事物甚至有明晰的发展历史。
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前,白酒的酒精度普遍超过60度,但高度白酒不仅消耗更多粮食,也不适合市场需求。在政府倡导、市场需求的影响下,各家白酒纷纷降度,然而即便降低至50多度,依然是高度烈酒,且受技术限制,进一步的降度难以精进。
最早的低度白酒是在冰箱里诞生的。20世纪70年代,张弓酒厂将酒体放进冰箱降温,用脱脂棉过滤,得到酒体无色透明的低度白酒。

ChMkLWh5qvmIKyXHAADOXe-UXSwAABPowKxCtEAAM51045.jpg

ChMkLWh5qvmIKyXHAADOXe-UXSwAABPowKxCtEAAM51045.jpg


随后五粮液也研发除低度酒并推出经典的39度产品。几乎同一时期,江苏酒企也攻克低度白酒的技术关卡,推出降度白酒产品。20世纪80年代开始,更多名酒拿出了自己的低度成果:38度泸州老窖特曲、39度郎酒、33度和38度的茅台酒……
但进入21世纪,高度白酒凭借“醇厚口感”和“收藏价值”成为市场主流,低度酒一度陷入边缘化。
直到2012年,更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成为酒桌主力,消费需求的变化才推动低度化重回视野。彼时,刚入局的江小白推出100ml小瓶装、40度清香型白酒,提出白酒年轻化、低度化战略。后来,消费者还自发用江小白兑雪碧、果汁等饮料,创造出“江小白+饮料”的混饮喝法。到2019年,江小白年销售额突破30亿,成为白酒低度化的代表品牌之一。

ChMkLWh5qviITRgpAACSC-7wNyEAABPowKtyRgAAJIj048.jpg

ChMkLWh5qviITRgpAACSC-7wNyEAABPowKtyRgAAJIj048.jpg


名酒也发现了低度酒的市场,大力布局。38度国窖1573于2010年后陆续在全国铺开,到2023年,国窖1573的售品有80%是38度的。而五粮液在2020年将39度产品纳入主品牌“1+3”核心产品矩阵后,近年也加大了39度产品的市场导入力度。
今天,低度酒不再是少数品牌的试验田。从茅台、五粮液、泸州老窖等一线名酒,到区域酒企乃至新锐品牌,都把目光投向低度酒,新一轮的低度浪潮已经拍岸,白酒江湖的竞争,也因此更加激烈。
03低度酒有市场吗?洋河实践出真知
在一众酒企中,洋河在低度白酒上的探索堪称行业先锋。
早在1977年,洋河就悄然启动低度酒研发,比行业浪潮整整早了十年。1980年,首款38度“羊禾牌洋河大曲”问世,正式宣告洋河低度白酒诞生。
随后几年,洋河以几乎一年一个台阶的节奏持续突破:1985年率先推出28度、18度产品;1986年再添48度系列;1989年,38度洋河大曲一举摘得第五届全国评酒会“国家名酒”桂冠,成为低度酒领域的标杆产品。

ChMkLWh5qvmICWS-AACcybzWkwEAABPowKuWzsAAJzh816.jpg

ChMkLWh5qvmICWS-AACcybzWkwEAABPowKuWzsAAJzh816.jpg


凭借“甜、绵、软、净、香”的典型风格,洋河迅速打开市场。在广东、江苏等低度消费高地,它以“微分子酒+蓝色经典”双品牌精准覆盖不同人群;在华北、华东,则用独树一帜的“绵柔”口感与五粮液、泸州老窖形成鲜明区隔,稳居头部阵营。
步入2010年后,凭借对消费市场和需求的研判,洋河在2014年推出33.8度的微分子酒。该款酒采用现代微分子技术,主打“低度不淡、醒酒更快”的健康化卖点,开创了洋河低度酒的新品类。自推出后,洋河微分子就以其独特的绵柔口感与低度特性,又契合消费者对“微醺不醉”的需求,成为年轻化、健康化消费的标杆产品。

ChMkLWh5q0SIMkBRAACeJEF68RQAABPpACJF2kAAJ48344.jpg

ChMkLWh5q0SIMkBRAACeJEF68RQAABPpACJF2kAAJ48344.jpg


2019年,洋河推出43.8度“洋河无忌”系列,并不断迭代,推陈出新。2023年进一步拥抱健康化、年轻化的新消费趋势,推出33.8度的新一代微分子,该系列则在地区商务宴请中占比近18%,仅次于梦之蓝。
2025年的今天,洋河紧跟行业趋势,微分子还将针对年轻群体,推出33.8度的低度化时尚白酒、低度果酒、露酒,以及低度潮饮等。
从1977年涉足低度酒至今,洋河四十余年的探索,印证了低度白酒的品质潜力与市场价值。其实践打破了“低度即低质”的偏见,也揭示出低度化是一场融合工艺、场景与需求的系统创新。为白酒低度化能否成为行业破局解法,埋下了清晰注脚。
04白酒低度化:行业新出路?
目前,低度白酒增长迅猛的市场大部分在华北、华东,在全国范围来看,依然不算主流。“是否应大规模地投入低度白酒,到底值不值?”这一直是白酒行业争议的话题。
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,低度白酒产量占比从2022年的15%跃升至2024年的25%,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750亿元。这一增长背后,是消费需求的深刻变革。
从消费端看,“健康化、场景化、个性化”成为新趋势。80后、90后消费者更注重“适量饮酒”,认为“喝得舒服比喝得多重要”;商务场景、家庭聚会、朋友小酌等场景,也更青睐“易入口、不辣喉”的低度产品。江小白15度果立方的走红,正是抓住了年轻人“微醺社交”的需求。

ChMkLWh5qviIHFoyAACGgkRsdt0AABPowKsio0AAIaa770.jpg

ChMkLWh5qviIHFoyAACGgkRsdt0AABPowKsio0AAIaa770.jpg


从行业端看,低度化是差异化竞争的关键。当前白酒市场产能过剩,高度酒同质化严重,低度酒则为企业提供了新赛道。洋河通过四十年技术积累建立的低度酒产品的差异化优势,就是这个道理。
当低度化再次成为整个白酒行业的热点,酒企纷纷推出低度新品,中国酒业或许正在迎来一场革命:不否定高度酒的价值,而是用技术创新,让白酒更适配当代人的生活方式。
毕竟,好酒的终极标准,从来不是度数高低,而是能否真正走进消费者的生活日常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加入我们,

发现科技可以让生活更美好...

立即注册

如果您已拥有本站账户,则可

推荐阅读

© 2001-2024 Comsenz Inc.

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